首 页 | 文 学 | 交 流 | 游 戏 | 共 享 | 收藏品超市 | 往 事 | 知识库 | 网络相册 | 网站推广 | 网站地图
八十年代交流网
  v 今天是2004年06月29日 星期二 农历甲申猴年 五月十二
知识库搜索:
 免责声明   工具箱   我的知识库

  文章所属分类:主题分类 -> 人文科学 -> 民族  字母分类索引 -> Y 类
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音乐
作者:,西帅转载  发表日期:2004-4-23 9:32:47 浏览次数:9 © 八十年代知识库 版权所有
 
  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音乐,记录着先辈们的劳动业绩。表现出人民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反映了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据古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伶伦就到新疆“取竹于解溪之谷”制造了十二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音乐文化交流,则是可能的。
  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史。春秋时,居住在陕西、山西之间的白狄是一个有较高音乐文化水平的少数民族,白狄族人以音乐歌舞为谋生手段,周游列国,到处卖艺,促进了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当时,在南方生活的越人亦有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他们的民歌不仅在楚国的宫庭中演出,在遥远的齐国也很流行,乐在中原就已产生了很大影响。
  汉乐府中的高级官员“协律都尉”李延年是中山国人,那一带曾是白狄族人的故乡。《史记》中说他“性知音、善歌舞”而且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汉代有名的横吹最初的乐曲,据说都是他根据张博望从西域带回来的《摩诃兜勒》一曲改编的。另一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也和少数民族音乐有关。汉代流行的《巴渝舞》是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仅从事这几件来看,在汉代音乐文化中,少数民族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魏晋南北朝是各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少数民族音乐流行于中原的,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企喻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随着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向中原迁移,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家来到内地,促进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其中龟兹音乐家苏祗婆精通音乐理论,对当时音乐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的十部乐大多是少数民族音乐。著名的音乐家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如作曲家白明达,琵琶演奏家曹妙达、康昆仑、曹保、曹善才、曹刚、米和、裴兴奴,笙演奏家尉迟章和歌唱家米嘉荣、何戡等。隋唐音乐的高度成就是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从公元937年到1279年,在我国土地上先后建立过辽、宋、金、西夏、喀拉汗国等王朝,这些政权,除宋之外,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据记载,辽、西夏、金和喀拉汗国的音乐文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东北少数民族的乐器奚琴(胡琴的前身)已在中原普遍流行,促进了说唱和戏曲的发展。据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写的《乐师传》记载,出生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870—950)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改革了卡龙并著有《乐师书》等美学著作。法拉比长期在阿拉伯各国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他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中世纪欧洲音乐家从他的译作中学到许多东西。他的译作被西方音乐研究家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奠基石。法拉比死后受到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尊敬,被誉为“不朽的艺术家”、“人民的骄傲”、“音乐工作者的楷模”和“民族艺术的精灵”。
  元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加上蒙古族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宋代已经颇有基础的城市音乐生活的铺垫,就给杂剧的形成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之成为永远散放着异香的奇葩。
  元代杂剧作家中,石君宝和李直夫是女真人。李直夫本姓蒲察,人称蒲察第五,他的名作是《便宜行事虎头牌》,剧本写了许多女真族的风俗习惯,采用了不少女真族乐曲。
  元代散曲,同杂剧一样,也是一种新兴的样式,可称为杂剧的姊妹体。它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王骥德说:“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胡戎……曲入元而益蔓衍,其制栉调比声,戏曲递檀威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杂胡语……”。(《曲律》)可见在散曲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的贡献很大。著名的散曲作家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如回族的萨都喇、高克恭,维吾尔族的马祖常、贯云石,女真族的赫经以及蒙古族的阿鲁威、阿荣等。
  元代中原流行的少数民族乐器有“浑不似”等。《辍耕录》卷二十所录少数民族曲调有哈叭儿图,哈儿火失哈赤、伉里、马黑某当当、清泉当当等,其中“哈儿火失哈赤”和维吾尔语“黑云雀叫”谐音,可能是维吾尔族民间曲调。“马黑某当当”可能和“木卡姆”有关系。当时流行的名曲《白翎雀》和《海青拿天鹅》都是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
  元代著名的维吾尔族文人贯云石,曾参与海盐腔的改革。张猩猩和闾闾则是名噪一时的少数民族演奏家。
  明清时期,少数民族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在搜集、整理、加工、提高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明初,藏族僧人唐东杰波(1383—?)将简单的跳神仪式穿插情节,注入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或记载在佛经中的故事,使其戏剧化。唐东杰波至今被藏族人民尊为“藏戏的始祖”。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搜集、整理了《弦索备考》,把民间流传的十三套弦索古曲用总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维吉尔族女音乐家阿曼尼莎以毕生的精力整理木卡姆,并著有《心灵的协商》等音乐美学著作。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仓洋嘉错是一个诗人兼音乐家,他创作的许多情歌至今流传在民间。藏族贵族登者班爵在中原学会了不少汉族音乐,并将扬琴、笛子、二胡、京胡等乐器带到西藏,促进了藏族古典歌舞“囊玛”的发展。蒙古族文学家蒲松龄则整理了流行在山东一带的俚曲。
  清代中叶以后,京剧兴起,这里面也凝聚着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家的劳动。如满族人汪笑依(原名德克金),别创新腔,自成一派,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言派鼻祖言菊朋是蒙古族人,他师承谭鑫培而有所发,注意音律和四声,形成一种婉转跌宕的唱腔。
  明、清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创造了本民族的戏曲,如藏族的藏戏、白族的白剧,壮族的壮剧、傣族的傣剧、侗族的侗剧等。在器乐、歌舞、民乐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综上所述,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方面,少数民族音乐对汉族音乐的发展给以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汉族音乐的发展又促进了少数民族间音乐的繁荣。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家为汉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有许多汉族音乐家为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作了大量工作。
  纵观中国音乐史,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间音乐文化交流频繁,那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就会高度发达,否则必将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可以预见,将来的中国音乐也必然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研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对于振兴民族音乐也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



相关内容
  ·汉族民歌的类别 (2004-4-22 21:03:18)
  ·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 (2004-4-23 9:21:33)
  ·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 (2004-4-23 9:28:23)
  ·中国民歌的音乐特征 (2004-4-23 9:34:54)
  ·古老而神秘的山歌 (2004-4-26 0:30:56)
  ·中国民歌 (2004-4-26 20:05:35)



首 页 | 文 学 | 交 流 | 游 戏 | 共 享 | 收藏品超市 | 往 事 | 知识库 | 网络相册 | 网站推广 | 网站地图
公司简介 - 相关条款 - 站点地图 - 合作信息 - 网站建设 - 广告业务
Copyright  ©  2002-2004  八十年代·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