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惹谁了与外省人来太多

作者:桂宏诚 阅读次数:12次 八十年代文学网
[字体 ][打印作品][文本保存][关闭窗口]
--------------------------*-*-*-*-*-*-*-*-*-*-*-*-*--------------------------
  内政组助理研究员 桂宏诚

  日前逛了一趟北京王府井新华大书店,刚进书店大门,就被畅销书区一个大幅的促销广告吸引而驻足。在围绕着众多「心领神会」而面带微笑的人群中,我看到了斗大的一行字「河南人惹谁了」?想起曾听过大陆的朋友说河南人最坏,不要相信河南人等批评,直觉的反应,这本书应该能够让我这个外地人了解河南人为什么几乎成为全中国大陆各省的「全民公敌」?
  回到台湾不久,遇到高雄市政府工务局长在面对议员质询水灾时,竟将原因归咎于「外省人来太多了」。乍听之下,对于这样毫无逻辑可言的说词,原本以为应是个「口误」,可是当媒体一再还原吴局长与议员的询答过程,让我联想起河南人在中国大陆其它各省人眼里,一样是个受到歧视的「外省人」。
  表面上河南人受到歧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喜好拐骗、造假、奸滑、无赖与土气。再深一层来看,因为家乡经常的灾荒,大批的河南民工必须到外地谋生,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沿海几个大城市或是首都北京相对的繁荣,中国人将要「站起来了」,但又并非全中国大陆都是同样的富裕。于是,有些富裕省分或城市的人民,为了表现他们已非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人民,甚而他们是与国际接轨而时髦的新贵,总不能有失厚道地跟着外国人一起骂自己中国人,所以,从外地来的河南人,就变成了用来凸显自己的高贵之替代品。
  基本上河南人所受到的歧视,是富裕对于贫穷的歧视,但这样的歧视一旦存在,就容易无限上纲。例如,北京人与上海人就经常把社会秩序混乱、环境的脏与乱等,一股脑儿归罪于来到此地打工谋生的河南人。这样的歧视发挥到极至,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些公司与商店的玻璃门上,甚至写有「河南人不的入内」的木牌,以及一些求才启事中,最后还会附注「不要河南的」等。河南人真有这么惹人嫌吗?「河南人惹谁了」一书作者,则发人深省的认为,这些歧视河南人的高贵同胞们,怎么不想想谁有资格歧视这个全中国人口最多的农业省分?并且,河南人到外地打工做的是当地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这些省分与城市的发达,河南人的贡献功不可没,谁又有资格歧视他们呢?
  中共文革时期搞过「政治歧视」,如「地、富、反、坏、右」等出身者,就是透过政治力量的歧视,这些人在那个时期,注定了与其它「根正苗红」出身者有着天壤之别的命运。可叹的是,台湾的富裕虽然并未造成「经济歧视」,但「政治歧视」却悄悄地正在形成之中。从总统选举「台生条款」的提出,到高雄市水灾是因为「外省人来太多」,以及吴局长一连串「委屈」的言论来看,都隐约透露出政治上的正确是要「根正苗绿」。试想,以吴局长「又绿又专」的背景,竟然在议会中被「根不正、苗不绿、业不专」的议员质疑其专业,吴局长脱口而出地归咎于「外省人来太多」,又称要与议员在其它场合公开的政策辩论,颇有以其专业傲视议员,且一旦受到质疑,便爆发潜藏在其心中压抑甚久的歧视心态之势。
  任何一种歧视都显现了歧视者正在寻求心理的平衡,而集体的歧视也正显示出一个社会病态亟需诊治。然而,如果台湾社会够文明,占有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河洛人或闽南人,就不能让不到三成的其它省籍人民及原住民感受到歧视,甚至于,还应容许他们主张省籍或族群意识,但自己对此严守份际并奉为最高的政治道德才是。

(本评论代表作者个人之意见)
(本文原刊于联合报,91.04.22,11版)
  *©80*

 发表评论
* 用户:
  匿名发布:
* 内容:
  * 请遵守法律制度并注意语言文明,否则后果自负。
  
v 近期热点评论
· 中国人是否缺少民族自尊
· 人体艺术摄影真的艺术吗
· 还记得我们的八十年代吗
· 八十年代人是可耻的吗?

首页 | 文学 | 交流 | 游戏 | 共享 | 收藏品超市 | 往事 | 知识库 | 网络相册 | 网站推广 | 网站地图
公司简介 - 相关条款 - 站点地图 - 合作信息 - 网站建设 - 广告业务
Copyright  ©  2002-2004  八十年代·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