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河南人”的背后

作者:刘成友 阅读次数:17次 八十年代文学网
[字体 ][打印作品][文本保存][关闭窗口]
--------------------------*-*-*-*-*-*-*-*-*-*-*-*-*--------------------------
  有关河南人的段子很多,且流播甚广,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对河南人的丑化;媒体上有关河南的一些负面报道,似乎为这种丑化提供了方方面面、源源不断的佐证。两者相互促动,在反复的讲述和无尽的传播中共同完成了对河南人“妖魔化”的过程。到如今,丑化河南人不仅是挡不住的潮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关于河南人的段子和事件,正成为人们旅途中的笑料,茶余饭后的谈资。
  于是有河南人开始反击,也有理性的学者站出来为河南人辩护,包括作为河南人的作家刘震云自告奋勇要给河南人作形象大使。据说网上也展开了大讨论,参与者甚众。市面上还有关于河南人的书在热卖,像《解读中原》、《河南人惹谁了》等。但有的书与其说是在帮忙,不如说是在添乱,作者们忙忙碌碌最后却中了书商的计,无理性分析之功,倒有炒作谋利之嫌。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种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是什么。而考察这种社会心理,广为传播的民间话语可作为最好的解剖范本。
  河南人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似乎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个假问题。这里的“河南人”是指涉哪一部分人?是某个?是一部分?还是指所有的河南人?如果是前者,那不足以具有代表性;如果是后者,那么谁都无法敢下这种大而无当的判断;即使是一部分,也很难说就代表了全部河南人。如此说来,这不是个假问题吗?
  说河南人不好的,显然是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个或几个河南人做的不好的事情,强加到了全部“河南人”头上。也就是说,是用类概念替换其中的个体,这是人们常犯的以偏概全的错误。心理学上又把这种心理称为“社会刻板心理”,即机械、、片面、刻板地对事物下判断、作推理,以个别或部分代替整体,以片断推延至全程,以局部涵盖全部。实际上,盲人摸象,以象腿代替全象的错误,在明眼人身上同样会犯。这种心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你光睡觉不干活,你们河南人就是懒。”“真不会说话,你们河南人就是傻。”谁都不难发现这里面的逻辑错误,但说话者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是民间潮流常有的一类偏向。原生态的民间思想在草根里鲜活生长,在地下奔行涌动,常充满大智慧,具有真性情。但也正由于其原生态的一面,这种潮流常常缺乏理性的指引和归化,容易导致盲目地追风赶潮、随大流。仔细分析起来,这股丑化河南人的民间潮流包含了两种倾向:偏见与歧视。前者是表现形式,后者是内在本质,其中歧视又可分作两个层面: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
  先说地域歧视。据我了解,关于河南人的段子,以北京等为主的大城市流传最广、最为集中,其他地区以前对此所知甚少。这固然与在京工作和打工的河南人多有关,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歧视首先是中心对于外围的歧视,一如巴尔扎克笔下巴黎对外省人的态度。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有着外省所不能比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诸种优越性,也因此常以现代化和文明程度之高自傲于外地人。“河南人”不幸成了外省人中的倒霉蛋和牺牲品。省城之于非省城,市、县城之于乡下,这种地域歧视心理都是多多少少存在的。
  再说身份歧视。以前又叫等级歧视,现在是新社会,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了,于是演变为身份歧视。在乌鲁木齐打工的民工李腊英因为一块蛋糕跳车身亡,使关于身份歧视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城里人歧视乡下人,富人歧视穷人,市民歧视民工,都是身份歧视,归根结底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消除。土气,不讲信用,或者是再加上些道听途说以及媒体报道的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假冒伪劣、勾心斗角事例等,是段子里的河南人,更准确一点说,是河南民工被归结出的特点和毛病,但冷静一些看,这些特点或事例在任何地方、任何阶层的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而不只是部分河南人有的毛病。可民间话语把所有的这些毛病和丑行都移植到河南人,特别是民工身上,这不是歧视又是什么?
  歧视一方面来自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来自民间话语中强势力量的挤压。在歧视中,一方以洋洋自得的强势地位形成对对方的优越心理,在傲慢与偏见中制造鸿沟,生产怨恨,杀死宽容。如今我们注重教育,强调发展,有利于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最大程度地消除歧视和偏见,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平等意识和现代观念的公民,毕竟,偏见比无知更远离真理。
  哪一天当人们都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人,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多元的世界,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那也是我们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公民的一天。
  “河南人”背后,不仅显示着上述种种有意义的社会心理,在根本上,河南人背后,站着的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这需要每个现代人认识并自省。
  *©80*

 发表评论
* 用户:
  匿名发布:
* 内容:
  * 请遵守法律制度并注意语言文明,否则后果自负。
  
v 近期热点评论
· 中国人是否缺少民族自尊
· 人体艺术摄影真的艺术吗
· 还记得我们的八十年代吗
· 八十年代人是可耻的吗?

首页 | 文学 | 交流 | 游戏 | 共享 | 收藏品超市 | 往事 | 知识库 | 网络相册 | 网站推广 | 网站地图
公司简介 - 相关条款 - 站点地图 - 合作信息 - 网站建设 - 广告业务
Copyright  ©  2002-2004  八十年代·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