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河南人

作者:韩三洲 阅读次数:13次 八十年代文学网
[字体 ][打印作品][文本保存][关闭窗口]
--------------------------*-*-*-*-*-*-*-*-*-*-*-*-*--------------------------
  今年初坊间有一本书,叫《河南人惹谁了》,是探究中国社会上为何要嘲讽歧视河南人的,据说卖得极火。现在河南人都上亿了,即便是万人一册,其销路也是可观的。此书一出,引发不小的轰动效应,一些有头有脸的河南人也纷纷撰文,解释真正的河南人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么坏,书中的一些段子,是成心在污蔑、贬低和丑化咱河南人。这让人想起二十年前,也是咱河南人的柏杨老先生的那本《丑陋的中国人》甫一问世,同样是举国哗然,有多少忠贞爱国之士不依不饶地纷纷口诛笔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凭什么说成是“酱缸文化”?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何丑陋之有?今天看来,柏杨笔下的中国人的毛病,不仅没有太多的改进,还平添了不少,许多闻所未闻的丑陋事儿,不是天天发生在我们生活之中吗!所以,人家骂你两句,算不了什么,千万不要学鲁迅笔下的阿Q,一说他头上长了癩痢,就大光其火,情不可抑,让人家说咱们河南人又多了一个不肯认错的劣根性。
  笔者有幸,也忝列为河南人。愚以为人家瞧不起咱河南人、不相信咱河南人,原因很多,一言难尽,但并不见得是地域歧视或肆意贬低,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的;愚还以为,歧视或丑化河南人,其实就是对咱中国人的自我埋汰,不必过于认真计较。因为河南代表着中原文化,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咱河南人身上有的毛病,不少中国人身上都有,骂咱们两句又何妨?东北人在北京犯案多了,人人都争说是“东北虎”,可人家东北人反把这名字拿来在京城开饭店了,还火爆得不行!大家都骂湖北人是“九头鸟”,人家湖北人也把这名字作为招牌在北京开饭店,后来还争抢冠名权呢!社会上说“河南骗子”多,恐怕也不会是简单的空穴来风,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让许多人感同身受的社会现象。
  诚信是为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说河南人毫无诚信,骗子最多,这是有历史记录在案的。像当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就是河南人,还差一点儿黄袍加身,骗得一个“中华帝国皇帝”在手里。再以后,《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也异想天开,把蒋介石也算作河南人,名叫郑三发子家在许昌,又给中原大地平添了几分戾气。其实,真正让咱河南人形象扭曲变形的,应该是近几十年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建国以来,河南是历次政治运动的试验田和重灾区,几乎成了“假大空”的发源地。以“反右派运动”举例,全国被扩大化戴上“右派”帽子的总计五十五万人,而一个河南省竟有三十多万人被打入“另册”;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于河南遂平县的嵖岈山,三面红旗就是从河南大地升起的;“发高烧、升虚火”,亩产量几千、几万、几十万斤的浮夸风,河南吹得最厉害,所以“左”祸也为害最烈,因饥饿引发的非正常死亡就达到几百万;即使这样,河南人还嫌不“左”,在“反右倾”运动时,竟把说了几句实话的省委书记、副书记统统打倒,戏称“潘(潘复生)、阎(杨珏)、王(王庭栋)”,这在全国都实属罕见;文革期间,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就出自于咱河南人(聂元梓)之手;内乱最甚,依附“四人帮”者最多的也是河南,“九大”时,竟有近十个“造反派”进入中委,当时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可河南却红得发紫;也许,这都是历史,咱可以忽略不提。
  但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转型慢,发展空间有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经济一直不景气。河南人的人口全国第一,但平均工资在全国排列也倒数一二,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少数在政治上习惯于搞“假大空”的河南人,开始把这一套转向了经济领域,干起了仿冒假劣、自取其辱的勾当。近几年仅在省会郑州市,就发生了好几起如“三星”、“三读”之类的集资诈骗案,总金额有十多亿;连红火一时、声言要与"麦当劳"决一雌雄的河南"红高粱"的老板,最终也沦为集资诈骗案犯。抢劫银行的大案要案河南出得最多,而且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案。近几年毒米、毒油、黑心棉等黑心案均出自于河南,而这些伤天害理的大案要案,都是有本事的敢干敢骗、敢作敢为的河南人干的;有些孱弱无能、没本事的河南人则靠卖血为生,来养家糊口,结果闹出了震惊中外的艾滋病村,毛泽东诗词中“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旧日场景,居然在今天的河南出现了。
  在毫无诚信的背后,必然伴随着法制的腐败。有一个朋友,在中国丝绸总公司供职,前几年,这一家中央级的单位居然被河南商丘的一家企业骗去二百多万元,为了这场官司,该单位又耗去七十多万元;官司赢了,报纸登了,电视上了,连强制执行费都交了,可三年来就是执行不了,对方死乞白赖的就是不还钱,而且谁也拿他们没办法。这朋友现在提起河南人,气就不打一处来,牙根直痒痒。大骗子胡万林的最后活动地,为何要选择在河南?还把一个市长给治死了,因为这里有他行骗的适宜土壤。北京中关村为什么会出现“河南骗子,严禁入内”的警示牌?还不是因为吃亏上当的人太多了。河南南部有一个县,外出人口达十几万,每年因坑蒙拐骗、杀人越货而被判处死刑的就有几十人。河南人的形象到了如此地步,河南人却依旧与“左”的情结缠绕不清,在河南到今天为止还保留着全中国独一块唱“语录歌”、学“老三篇”的红色实验田,这种现象无论其动机如何,起码也不能称为与时俱进吧!
  身为河南人,又来揭河南人的疮疤,真叫人处于两难的境地。正是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而子曰“如之何,如之何?!”眼下,咱河南人成了国人议论的焦点,随着《解读中原》和《河南人惹谁了?》这两书的热销,紧接着又出版了《河南人谁也没惹》与《河南惹我了》等,跟抽疯式的,好像离了河南人就没有话题了。说白了,这都是中国人自身的毛病,只不过借着俺河南人来说事罢了!
  *©80*

 发表评论
* 用户:
  匿名发布:
* 内容:
  * 请遵守法律制度并注意语言文明,否则后果自负。
  
v 近期热点评论
· 中国人是否缺少民族自尊
· 人体艺术摄影真的艺术吗
· 还记得我们的八十年代吗
· 八十年代人是可耻的吗?

首页 | 文学 | 交流 | 游戏 | 共享 | 收藏品超市 | 往事 | 知识库 | 网络相册 | 网站推广 | 网站地图
公司简介 - 相关条款 - 站点地图 - 合作信息 - 网站建设 - 广告业务
Copyright  ©  2002-2004  八十年代·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