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一. 自然地理 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2974700平方公里。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争议。印度是南亚百积最大的国家。北部为高原、山区。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是重要的河流。恒河是第一大河,全长3000公里。大部外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二. 民族 语言 宗教 历史 总人口9.38亿(1995年),有10个大的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46%,其他主要民族有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地拉族、泰米尔族、古吉拉地族、坎拿达族、奥里雅族、旁遮普族、锡克族等。 约有83%人的信仰印度教,其他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远古时代就创造了哈拉巴文化。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理名词,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国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在古代,南亚次大陆上并没有一个国家叫印度。但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有一条印度河,因而波斯人和希腊人都称这里为印度。在中回历史上,这里先后被称为“身毒”和“天竺”。但是到了唐朝,高僧玄奘认为这两种译法都不妥,改译为印度。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度的雅利安人处在氏族社会解体的前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婆罗门教,产生了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根据婆罗门教的规定,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在社会上享有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义务。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担任各级祭司。他们享有非常多的特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国家军政大权,国王、贵族和武士都属于这个阶层。第三等级是吠舍,他们是平民,没有政治特权,还得供养前两个等级的人。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他们大部分是非雅利安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从事最低下的工作,有的甚至成为奴隶。 公元前2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第一次统一了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君主专制的奴隶制帝国。这时的孔雀帝国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坡,南到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部,西达兴都库什山。继孔雀王朝后,印度又经历了巽加王朝、贵霜王朝和笈多王朝。 10世纪印度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王公们各自为政。1206年入侵的阿拉伯人以德里为中心,建立了“德里苏丹国”。阿拉伯人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把伊斯兰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大量传进印度,成了南亚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有权建立军队、宣战及在殖民地组织政府。到1849年,英国已经把整个印度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对印度进行了残酷掠夺,引起印度各阶层的反抗。1885年,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大会党成立。 1947年,英国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按宗教把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但两个自治领。1950年,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甘地(1869-1948)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印度民族英雄,被称为“圣雄”。他成长于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家庭,就读于伦敦大学,曾取得律师资格。在旅居南非的时候,领导过印度桥民的非暴力反抗运动。甘地主义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把民族文化作为印度现代化的基础,从道德和人权的角度要求民族独立。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团结了印度各个阶层的人,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泰戈尔(1861-1941)诗人、社会活动家。曾留学英国,用孟加拉语写作,一生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沉船》、《戈拉》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岛集》等。谴责种姓制度,对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切同情。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 首都 国旗 国徽 货币 首都 新德里,人口838万(1991年)。 国旗 橙色代表勇敢,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表示信念,中间24根辐条的法轮代表神圣和真理。 国徽 台基上的文字为“唯有真理得胜”,上面是一只金狮子,象征勇敢、力量和信念。这企图案来源于阿育王石柱上的雕刻。 货币 印度卢比,1美元=35.76卢比(1997年)。 四. 生活水平 印度为混合型经济,大部分企业属私人所有。从1956年开始,印度曾推行经济国有化,到90年代初,国家拥有约250家大公司。1991年后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 可耕地多,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农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和茶。属低收入国家,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540卢比。 五. 旅游胜地 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尽管佛教目前在印度已经不再流传,但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根本教义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这是佛教的神圣真理。佛教认为,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消灭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要消除欲望就必须修行得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任何人只要信奉佛陀,都有可能超脱生死轮回,到达极乐世界。 《摩河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两部史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摩河婆罗多》共有18篇,长20万行,讲述了婆罗多家族的一支和般度王家族的一支争夺王位的战争,这场争斗涉及印度的所有国家和部落,《罗摩衍那》分为7篇,长48000行,讲述了居萨罗国王勇战魔王的故事。 印度人见面时既不像西方人一样握手,也不像中国古人一样抱拳,而是双手合十。印度人到亲友家里作客,一见面就双手合十向主人问好,主人也双手合十还礼,然后宾主才入座,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叫作“纱丽”,这种服装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旗袍,由一长条美丽的织物组成,穿起来美丽大方。印度人以吃米饭为主,莱一般都带点辣味。吃饭时既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子,而是用右手抓。 牛在印度教中很受尊敬,印度教徒把白色母牛当作“神牛”。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牛一样,印度的牛也必须产奶、耕地和拉车,但是牛在这里享受最崇高的礼遇。牛可以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闲逛,不但没有人来赶它,其他交通工具还必须为牛让路。如果一头牛恰巧到了菜市场,它还可以大口大口地挑吃自己喜欢的菜。等到牛年事已高,还得把它送到养老院,为它养老送终。在印度每年还有一个牛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鸣锣开道,欢迎牛游行。正因为牛在印度过得如此舒服,所以印度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总数不下2亿头。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这是一个座落在恒河中游的古老城市,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渴望能来到这座神秘的城衣在这里的恒河水中沐浴,印度教认为在这里沐浴可以洗刷掉身上的罪孽,在这里逝世的人还可以升入天堂,因而每年都有古稀老人移居这里,耐心等待着升天堂。 泰姬陵位于新德里东南的阿格拉,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是17世纪莫卧尔帝国国王为他的皇妃修的陵墓,为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 红堡是印度古堡陵园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始建于1638年,位于德里东北部亚穆纳河上。当年是莫卧尔王朝皇帝的王宫,全部用红沙石砌成,因此称为红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