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沈庆词曲,沈庆演唱。
《青春》描绘了一幅八十年代中期大学校园生活最真实的画面,它是80年代的心情。
纵观百年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80年代绝对是一个干净而开放的年代。
那时候,革命年代的红色光芒随着文革的远去早已消失,祖国和人民期望的重负也随着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的毕业一起离开了学校;那时候,计划体制为金字塔中栋梁之材的未来提供了可靠的生存保证,市场竞争的无情和残酷只是残存于巴尔扎克书中的文学描述;那时候,“山姆大叔”是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朋友,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思潮在各种书籍、报刊和数不清的讲座中为我们描绘着理性的未来;那时候,“大学生”是一个镀金的名字,校园是一块未被金钱污染的净土,文化的浓郁馨香如老酒飘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高晓松说:“那是一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不错,天之骄子的高晓松和沈庆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思考、恋爱、梦想、弹琴、歌唱,日复一日,从容地享受青春。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向我讲述过一段他的《青春》故事。他说那是一段与《青春》这些经典的“校园民谣”歌曲相伴的日子,是一段在黄昏的晚风吹拂下喝酒、弹琴、歌唱、流泪的日子。他说那是一段让他特别怀念和伤感的经历。多年以后,他带学生到一家公司实习,午餐时,他把他的故事和这首歌讲给他的学生听。他说在场的人只有他沉浸在怀念和感伤的情绪中,学生们仿佛不知他在说什么,一脸的单纯和无动于衷。
“他们还太小。”他给了自己一个解释。
有人说:青春并不是生命中的一段时光,它是心灵上的一种状态。我想,这应该是不同年代的人无法产生“青春”共鸣的原因吧。
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
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过去,我们聆听,我们高歌,我们欢笑,我们哭泣,如今,我们把那个美丽如童话的80年代青春旧梦埋藏于未老的心底,让它在怀旧的伤感中永世流传,相伴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