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柳其辉 屈鸿超 陈广生 导演:唐英奇 徐 达 吴健海 演员: 白大均 鲁在蕴 赵长瑞 作曲:李桐树 李延生 摄影:郑治国 柴 森 制片:黄松桂 剪辑:沈秉锋 美术:麦 一 演奏:新影乐团 演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卫话剧团 顾问:王耀南 王洁清 年代:1962年 片长:74分钟 发行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内容简介: 抗日战斗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经常遭受日寇的袭击和扫荡。 为打击日寇,武区委、雷主任领导赵家庄等村庄组成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日军中队长中野特地从青岛搬来工兵,破坏了民兵的地雷阵,攻人赵家庄烧杀抢掠。赵总结失败的教训,改进地雷技术,制造了土化学雷,使日寇再一次遭到重创。 麦收时节,日军乘民兵收麦偷袭了赵家庄,掳走一些村民,又让这些村民在前面趟地雷,迫使民兵放下武器。赵虎将计就计,巧设雷阵,在八路军支援下经过激烈战术,解救了群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影片剧情的组织生动、感人,导演以胶东地区民兵在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中大显身手的史实为素材,处理得质朴而灵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挠与日寇的狡诈、凶险和残酷形成尖锐的对峙,并在反复较量中展现出各自的形象特征。 该片还较好地烘托了胶东农村的地方风貌,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对体现人民战争的思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片于1974年获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经典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
相关资料: 《地雷战》是中国脍炙人口的战斗故事片,许多观众耳熟能详,说起故事情节来绝对如数家珍。虽然近来关于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多,但观众还是最喜欢早期拍摄的作品,比如这部《地雷战》。 这“迷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由于时间相隔不是太远,整个影片的格调能够制作得与抗日战争年代相差无几,演员感觉到位,演什么是什么,镜头拉开,观众很容易进入剧情的欣赏之中,所以《地雷战》倍受喜爱是毫不奇怪的,况且其中鲜明的感情色彩又那么容易感染观众,达到强烈的共鸣。
赵疃地雷战遗址: 位于山东海阳市赵疃乡赵疃村。南濒黄海,东西北群山环绕,盆子山北麓是蜿蜒崎岖的山谷沟地,赵疃、文山后等村坐落在谷内。1940年2月,日军侵入海阳,在赵疃以东的孙家夼、夼里设据点。赵疃民兵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对日伪军展开了地雷战,从铁雷、石雷、拉雷、缮雷发展到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边环雷、慢性自然雷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内的地雷宴。1942年,赵疃民兵赵守福等在山枣埠、月牙桥、丁字街胡同、村内东西大街等雷区摆下地雷阵,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180多人,在抗日战争中,赵疃民兵与日伪军共作战500多次,炸(打)死、炸(打)伤日伪军600多人,俘敌20多人,荣获“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现存地雷战遗迹有山枣埠、月牙桥、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处,原貌尚存,墙壁上留有当年地雷炸痕。村中建有“赵疃地雷战陈列馆”。
电影音乐:《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