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对于如同我这样的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的名字也是同样熟悉的,而熟悉的缘故,是因为他是一个音乐人,可真正对他歌曲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 整个八十年代,是听着四大天王,小虎队等开始成长的,伴着那些你情我爱的音乐,有幼稚走向青春,并继续着青春的步伐。我们活着的是一个精神相当丰富的年代,从谭永麟到谢霆峰,从Narvana到Backstreet Boys,从欧美风潮到日韩流,我们看到听到了许多,在多姿多彩中,迷失了重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七十年代那般将某个人视做整个时代的领袖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了。 罗大佑的歌代表了一个时代----七十年代。经历、苦痛与挣扎,全都如歌般,在哼唱中,将年轻的岁月流淌在了记忆的河里。 从来没打算想要去听罗大佑的歌的,对他,似乎便天生没有兴趣,连同所有对他的评论报道都一概不看,也就从来不知道他曾经的辉煌和他的音乐,完全的一无所知。却因为一个喜欢的人,为了走进他的世界,想要了解他曾经走过的青春岁月,在他青春即将逝去,感慨年轻时代的时候,我走进了罗大佑,开始了倾听罗大佑,开始了走近七十年代精神世界。 似乎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些人总是会感叹罗大佑的。与他们接触交往多了,不提罗大佑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如同在八十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会为自己的偶像而津津乐道一样,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所爱,只是这种所爱,是大有不同的。八十年代的人爱的太多,太杂,而七十年代整个,便共同的拥有着这么一个罗大佑。走到那里,罗大佑便是共同的话题,在罗大佑的讨论中,两眼冒光,唾沫飞溅,把酒言欢,如同知音般,绝对的钟爱。而八十年代,却是在互贬互捧相结合中进行对话,或许相聊甚欢,亦或许话不投机,怒目而向,没有了共同的偶像,没有相似的精神世界与领袖,八十年代,更多讲的便是个性。个性,没有共性的个性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感叹青春飞逝的时候,七十年代的人可以从听罗大佑中找回些许当年的感觉,回味自己的热血青春。七十年代的人,是豪情万丈的,热血与理想。很是羡慕那个时代,在听罗大佑的歌以后,在想象着那个时代的故事的时候,就有些遗憾自己无从寻到那样的一番经历了。逝去的永远都追不回来,而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也绝对不会真正了解,体验到他们的激情。 一直都没感觉罗大佑的歌有多好听,却是听到了一种感动。为七十年代人的感动。从《光阴的故事》到《大地的孩子》、《恋曲1990》……,一幕幕关于岁月、关于年华的故事在眼前浮现,试图去寻找那代人的感觉,却发觉真的是很难很难。打开那个岁月的故事,感受那个狂热的理想岁月,剩下的就只有为理想而感动了。 八十年代是没有理想的一代人。成长的环境是大不同了的,物质的优越,精神似乎也是丰富了的,却让人生感觉日趋空虚。八十年代的人多是独生子女,注定了孤单的一代人,没了精神的领袖,没了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挣扎的人生过程,一切都过于了苍白无力,无从得知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去得到,拥有的太多,反而使人生失去了理想,一切都是个人行为,每个人为自己而前进,时代变的散乱吵杂。 八十年代的人听不出罗大佑歌曲中那火热理想的故事了,没了心潮澎湃的感觉。这代人丧失了激情,青春岁月恰好年华却早已没了激情,只有现实,现实的可怕。不能评价哪代人更好些,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我有些这山望着那山高般的渴望着经历七十年代的光辉岁月,却忘记了思考那代人所经历的苦难、思想上经历的挣扎。没有苦痛就没有光辉,八十年代的令人羡慕的优越,只能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去感悟罗大佑——遥望。 罗大佑的歌唱来唱去,越飘越远。终究他是属于逝去岁月的了。只能远远的从他的歌里遥望一个时代的人们,告别那个年代的青春萌动。八十年代的我们带着八十年代的骄傲与无奈,继续走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