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们在社会的中低层,他们是时代最鲜明的烙印,很难说他们是好是坏,但他们确实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众”是当时的大多数人而言,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也就成了“众”,当他们成为“众”时他们所说的一切就成了回忆,为了回忆我开始说话,回忆通常都是简单的……
“刹舞厅”——
中国人不在“谈性色变”是从这里开始的,每晚舞厅的生意都特别的好,年轻的男女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搂搂抱抱在当时是一件及不值得推崇的事情,因为人们在这里经常听到某段爱情结束的消息,所以“正经人”是不会光顾这里的,当然和现在恰恰相反,不过这不是我感兴趣的问题。我只想回忆当时昏暗的灯光粗糙的音乐,用保温桶装的茶或咖啡,红色的塑料杯,大波浪的头发,如果谁的桌上有一瓶“百事可乐”简直就是“弹起”的(抱歉我用了一个当时没有的流行语),在当时的舞厅里人的呼吸声和脚步的摩擦声常常会大过音乐的声音,有一段时间还曾经流行过“黑灯舞”就是跳着跳着就没有了灯光,其实也只是干了一些现在白天也能干的事。当时比较厉害的男性是点着火机找舞伴,看见谁“钉”(漂亮的女性),就要邀谁,常常有一些群架是这样惹出来的。不过也有温情的时候,就是散场时踏着夜色回家的男女,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块钱一碗的八宝饭,也有五毛钱一碗的素粉。 “帮派之争”——
这种事一般都发生在当时的中学生身上,事情的起因一般都是“抢军旗”造成的,“军旗”就是军帽,当时谁要是突出的表现自己是一方霸主,就在军帽里塞上口罩,把军帽撑得高高的戴在头上,大步走在街上,如果哪一方看了不舒服就把他头上的军帽拿走,一场不可避免的械斗和群殴就会发生,多半情况下会讲和,不过也有不少的流血事件,八十年代后期这中事件通常叫“翻牌牌”,在当时的“帮派”中的核心人物如今都有比较厉害的社会地位和能力,当然也有碌碌无为的,其实这只是判断上的误差,时代和事件不是造就一个人的关键,还是人本身。
“听港台歌”---- 八十年代初期是偷偷的听,八十年代中期是找着听,八十年代后期是泛滥,音乐本身比文字更有意义,我说不出来什么……
“光夫衫,信子帽”——
日本电视剧《血疑》的男,女主人翁的名字,男的叫“光夫”是山蒲友合演的,女的叫信子是山口百惠演的,他们的服装在当时是时尚的标志,于是“王家巷”的服装生意人把男式体恤叫“光夫衫”把女性的帽子叫“信子帽”,因此很赚了一笔。
“从《排球女将》到《霍元甲》再到《射雕英雄传》”——
这三部电视剧在播出时都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迹,还有一个共同点是三部电视剧的主题歌词和情节都遭到民间不同程度的篡改,我记得《排球女将》的歌词被改成“小麓纯子(女主人翁的名字)打光胩(“胩”方言中屁股的意思),满身肉噶噶……”《霍元甲》主题歌词被改成“清朝末年,洋人卖鸦片,龙海深呀不要脸闯进倩兰的房间”至于《射雕英雄传》我只依稀记得其中一句“欧阳客!一身白,又玩姑娘又玩蛇……
“劫标”——
这种现象出现在八十年代后期,其真实含义是指和素不相识的女性发生性关系,当时有“劫硬标”和“劫软标”之分,“劫硬标”是指强行将女性带到某处夜宿,说是强行实际也难免半推半就。“劫软标”是指以谈恋爱为名相互侵占,这其中有着无数的红尘故事,一一道来恐怕是“罄竹难书”,当时还有很多暗指“性”活动的流行语,比如“炸坝”“敲板凳”最常说的一种叫“搞事”。 最后我想说我对八十年代的记忆是简单的,我那时很小,我只记得那时渐渐的感觉到自由和自由中的荒凉! |